盘点最长寿的25个习惯,越早知道越赚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不光适用于职场,更适用于健康长寿。多项研究发现,能否长寿,遗传因素只占25%,其余要靠生活方式的影响。
新鲜果蔬有益健康,但是英国科学家发现,新鲜水果冷藏3天营养就会大量丢失,而冷冻水果则不会。
尽量少吃止痛药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称,经常服用布洛芬和萘普生等止痛药会导致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增加10%。建议只在严重疼痛时服药,剂量尽量减小。
每周两次性生活
美国杜克大学曾对252名患者展开了为期2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经常性爱是男性长寿的重要因素。
每周两次性爱,寿命可延长2年,经常做爱可使早亡危险降低50%,但不可纵欲过度。
结婚
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研究发现,已婚男性比未婚男性死亡风险低46%,已婚男女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5%。
水果挑熟透的
最新研究表明,完全成熟的水果更有益健康长寿。熟透的梨、黑莓和西瓜都含有更多抗氧化剂,有益抗癌、护心。
每天5杯绿茶
绿茶富含强抗氧化剂儿茶素,有益抗击糖尿病和心脏病。日本一项涉及4万多名参试者的研究发现,每天至少喝5杯绿茶,可使男女死亡率分别降低12%和13%。
每年休假
一项以冠心病高风险男性为对象的研究发现,未休年假者心脏病发作死亡风险增加32%。
此外,美国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发现,与每年休假两次的女性相比,每6年才休假1次的女性罹患心脏病的风险高出8倍。
经常吃辣椒
去年一项为期23年、涉及1.6万名参试者的研究发现,爱吃辣椒的人死亡风险降低13%。辣椒素的镇痛消炎作用对延年益寿具有关键作用。
晚上9点后不进食
美国哈佛大学针对45~82岁人群的新研究发现,晚餐太迟或夜间进食不仅容易发胖,还会扰乱睡眠,导致心脏病风险增加55%。
少荤多素
《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刊登的一项大规模长期研究显示,素食者总体死亡率比肉食者低12%,偶尔吃鱼的素食者死亡率最低。
看病找女医生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接受女医生护理的患者生存率更高,出院后30天内重新住院的可能性更小。其关键原因可能是,女医生更能遵循临床指南,也更善于沟通。
少开车
一项研究发现,70岁以上的驾驶员发生致命车祸的几率显著增加,85岁以上驾驶员危险最大。如果老人感到自己开车不安全,千万不要勉强,最好停止驾车,改乘其他交通工具。
爱自然爱音乐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新研究表明,欣赏自然美景以及美妙音乐有助于提高身体健康细胞因子水平,增强免疫系统,同时还能改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养只宠物
多项研究发现,养宠物可减少焦虑,降低血压,甚至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美国心脏协会近日建议,心脏病高风险患者可以养条宠物狗,既能增加运动量,又可减轻压力。
给生活找个目标
英国《柳叶刀》杂志刊登一项为期8年半的新研究发现,生活有目标的人死亡风险低30%,经常做志愿工作等活动能够延寿7年。
保证厨房清洁
食物中毒轻则致病,重则致命。保持厨房清洁、勤洗手、生熟食分开、烹调温度达标等,都可以杀灭致病菌,减少死亡风险。
多爬山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70%的长寿社区位于山区。除了环境因素,经常运动也是长寿的重要原因。
防止摔倒
老人意外跌倒致死率极高。家中最大的跌倒风险是地毯绊倒和地板滑倒。建议有老人的家庭扔掉地毯,并在浴室、厨房等处铺设防滑垫。
笑口常开
开怀大笑是最好的药,有助减轻压力,增强免疫力,减少疼痛。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笑口常开还有益血管健康。
多交朋友
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爱社交(含网络社交)且与家人朋友联系紧密的人,死亡风险可降低50%。不过,网络互动不能完全取代面对面的社交互动。
带孙子
美国《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虽然带孙子压力大,但儿孙绕膝却能给老人一种成就感,有益身心,可使老人死亡风险降低1/3。
多读书
美国耶鲁大学流行病学教授贝卡•R•莱维最新研究发现,每天阅读半小时的人比不阅读的人更长寿。
关注身体异常变化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在身体已出现异常症状的患者中,提前3个月看医生的人不足60%。早就医、早诊治是延长寿命的重要环节。
癌症就有一些征兆,例如不明原因的体重骤减、高烧、极度疲劳、大小便习惯改变、异常出血、黑痣颜色和形状异常、舌头颜色异常等。
吃坚果
欧洲一项针对55~69岁人群的新研究发现,每天吃10克坚果(大约8粒杏仁或6粒腰果)可使总体死亡风险降低23%。
美国也有研究发现,每周五天、每天一把坚果,可使心脏病、呼吸道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9%、24%和11%。
家庭和睦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发现,家庭争吵不断会提高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加速细胞衰退,导致早衰和多种严重疾病。与人为善、开朗豁达、家庭和睦,则有益长寿。
本文来源:人民网
本期编辑:李丹妮 校对:何苗
鄂尔多斯市情
鄂尔多斯(汉意为“众多的宫殿”)位于祖国北疆内蒙古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中华母亲河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与晋、陕、宁三省区毗邻。全市辖七旗一区和康巴什新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3.5万(其中蒙古族19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地级市。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7万年前,古“河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青铜文化”;明朝天顺年间,蒙古族鄂尔多斯部驻牧河套,始称鄂尔多斯;1649年,清政府设伊克昭盟,其行政建制延续至本世纪初;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设地级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礼仪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被称为蒙古族的“皇城根儿”。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三大史诗中《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两部诞生于此。
——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富集,素有“羊煤土气风光好”的美誉。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1/3、世界的1/4,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绒城、世界绒都。煤炭探明储量1930亿吨,约占全国的1/6,预测总储量在1万亿吨以上。境内粘土、高岭土、铝矾土等一系列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位较高,具有极大开采价值。全市探明天然气储量4.4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3,世界最大的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位于境内,煤层气远景储量达5万亿立方米。此外,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也十分丰富,发展新能源条件优越。
——鄂尔多斯区位优势独特,是国家呼包银经济带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相连接的中心位置,内可融入环渤海经济区域,外可辐射大西北地区,并通过陆路口岸与蒙古、俄罗斯以及东欧、西北亚国家实现贸易往来,市场空间极为广阔。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土地、能源、劳动力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全市728公里,年过境流量306亿立方米,资源与区位组合条件良好,具备发展大工业的优越条件,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区之一。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适宜,是最适合人居环境的生态园林城市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到25%和70%以上。境内既有成吉思汗陵、秦直道、萨拉乌素文化遗址等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响沙湾、黄河大峡谷、生态草原等自然旅游景观。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年均在340天以上,年均气温6℃左右,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20℃,极端气温时间均不超过1周,城市核心区夏季平均气温21℃,是中国北方最佳避暑、御寒、旅游度假之所。
鄂尔多斯历史上曾是贫穷落后地区。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和自治区的正确领导下,鄂尔多斯市抢抓西部大开发、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94.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162.2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城市第20位(加上15个副省级城市列第34位),年均增长1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46.1亿元增加到430.1亿元,居全国地级城市第16位,年均增长28.2%;固定资产投资由404亿元增加到3422.5亿元,居全国地级城市第16位,年均增长26.8%。鄂尔多斯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城市之一,被列为国家资源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鄂尔多斯市将按照习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提出的“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期望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坚持资源转化、城乡统筹、改革开放、绿色发展、民生优先不动摇,集中打造国家清洁能源输出主力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铝循环产业基地和西部装备制造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全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强化“五个共同”的发展理念,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努力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